開拓者后艾頓時代中鋒格局:克林根領銜,楊瀚森迎機遇,四將競爭替補席
據報道,波特蘭開拓者隊與2018年狀元中鋒德安德烈-艾頓達成買斷協議。這位場均能貢獻15.7分10.7籃板的內線在度過48小時澄清期后成為自由球員。此舉標志著開拓者徹底進入重建,球隊陣容中目前留有四位中鋒:多諾萬-克林根、杜普-里斯、羅伯特-威廉姆斯和楊瀚森。
一、買斷艾頓:開拓者年輕化戰略的明確信號
開拓者管理層買斷艾頓剩余一年3555萬美元的合同,是一次基于長遠規劃的戰略決策。據透露,除與重建方向不符外,艾頓的訓練遲到、偶爾消極的防守態度以及爽約康復治療等行為,也是管理層下決心的因素之一。此舉旨在騰出薪資空間,并將更多的出場時間分配給年輕球員,加速球隊的重建進程。在選中楊瀚森后,開拓者陣中聚集了五名中鋒,清理陣容、明確培養重心已成為管理層的首要任務。
二、四大中鋒詳解:技術特點與競爭優勢
1.多諾萬-克林根(DonovanClingan):
2024年首輪第7順位,新秀賽季出戰65場,場均貢獻6.5分7.9籃板1.6蓋帽。
身高2米18,體重120公斤,是一名優質的護框型藍領內線,進攻能力相對一般,但防守端潛力巨大。
被視為球隊未來內線的核心之一,新賽季預計將擔任首發中鋒。
2.羅伯特-威廉姆斯(RobertWilliamsIII):
出色的身體素質曾讓他被譽為時間領主,但嚴重的膝蓋傷病極大地影響了他的出勤率和狀態。
在開拓者兩個賽季僅出戰26場比賽,上賽季場均得到5.8分5.9籃板。
合同將在下賽季到期,頻繁的傷病history使其在球隊的長期計劃中位置不穩。
3.杜普-里斯(DuopReath):
上賽季為開拓者出戰46場,場均4.2分2.0籃板。
是球隊的雙向合同球員,角色相對邊緣。
作為楊瀚森在CBA青島隊的前隊友,他曾多次向開拓者管理層推薦楊瀚森。
4.楊瀚森:
2025年首輪第16順位被選中,是中國球員近年來的最高順位。
身高2米16,技術特點是球商較高,擁有一手策應能力,這是其最大賣點。
進攻能力被認為稍強于克林根,但需要積累NBA比賽經驗和打磨細節。
主帥昌西-比盧普斯對其給予高度評價:我現在就很放心讓他上場比賽,他就是這么出色。
三、替補懸念:楊瀚森與里斯、羅威的競爭格局
盡管克林根預計鎖定首發,但替補中鋒的競爭同樣激烈。
楊瀚森的機遇:艾頓的離隊使楊瀚森從第五中鋒一躍成為主要替補候選人。有分析預測,其新賽季預計出場時間能超出20分鐘。他需要在與NBA級別身體的對抗中證明自己的技術和球商能夠轉化。
里斯的角色:作為雙向合同球員,里斯更可能是在特定場合提供輪換深度,或在發展聯盟和NBA之間往返。
羅威的變數:若羅威能保持健康,他的經驗和新賽季的到期合同或許能讓他成為交易籌碼,而非長期計劃的一部分。否則,他的傷病隱患很難保障其穩定出場時間。
四、未來展望:開拓者的內線重建之路
開拓者買斷艾頓,標志著球隊正式進入以克林根和楊瀚森等年輕內線為核心的重建期。美國媒體指出,NBA各隊正逐步按照高球商中鋒搭配優質鋒衛的思路建隊,如約基奇、申京等。楊瀚森的技術特點符合這一潮流,但其成長需要時間和耐心。
球隊管理層此舉是為年輕球員掃清上位障礙,提供充足的成長空間。新賽季,開拓者內線的看點不僅在于克林根的首發表現,更在于楊瀚森能否抓住機會,在替補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,為自己贏得穩定的輪換位置,甚至在未來向首發發起沖擊。